- 馆币
- 160349 枚
- 积分
- 972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6918
- 帖子
- 4656
- 精华
- 29
- UID
- 1
|
在国内,除了部分的死忠搖滾樂迷,一般樂迷恐怕都不熟悉 「Bootleg」 這個單字:「Bootleg」 的原意是指「私釀的酒」,後來衍生為「未經授權的出版品」。大部分的Bootleg指的是未經授權的現場錄音,包括由音控錄下或聽眾自行偷帶錄音器材所錄下的錄音。這種情況下產生的Bootleg自然沒有獲得藝人或唱片公司的允許或同意,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版權。一般而論,會收藏Bootleg的聽眾都是死忠樂迷和狂熱份子;這個族群甚至可說是Bootleg工業的衣食父母,因此搖滾與爵士樂界有些非法廠商計畫性的發行與經營Bootleg,逐漸,這也就演變成唱片工業的另一個黑暗面,大部分的Bootleg 都是見不得光的私下交易,但也有少部分是流通於一般唱片行,試圖魚目混珠。
當然,商業行為的Bootleg在世界各國都是非法的,但是不是有嚴格執行取締,得端看各國法令與其面對的態度。事實上,在歐洲的幾個國家,著作權法有著些許的漏洞,一些非法廠商於是也善加利用地在產地打上這幾個國家的字樣。不過,Bootleg並不能跟盜版畫上等號;所謂的「盜版」是將正式的錄音專輯整張拷貝、重新設計封面和印刷,以低價並大量發行獲取暴利,和「Bootleg」一詞的定義有些差距,此外,收藏Bootleg的樂迷也不喜歡用「盜版」這個字眼,他們大多選擇「Live Recording」替代。
參加過現場演出的樂迷應該都能體會其氣氛熱絡與迷人之處,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樂迷對Bootleg如此趨之若鶩。美中不足的是,Bootleg的錄音品質是無法預期掌控的;這對於追求完美的古典樂迷是較無法接受的一點。基於上述的理由,除了古典Bootleg幾乎闕如以外,流行樂、搖滾樂、爵士樂都有著固定一批收藏Bootleg的死忠樂迷;甚至,在搖滾樂界還有不少例子是因為 Bootleg的錄音品質極高、音樂太過精彩,而被重新發行。
爵士樂的 Bootleg:
先淺談一下爵士樂的部分:爵士樂的發展已有百年歷史,因故思意,爵士樂的Bootleg要比搖滾樂更早出現。早期的樂迷使用大轉盤 (reel) 偷錄音,但是,大轉盤的體積龐大,不可能輕易偷帶入場,除非是俱樂部老闆自己偷偷錄下。由於實際上的執行不易,早期爵士的Bootleg流傳並不算多,四五零年代以後才比較多,其中最有名的就非 Bill Evans 的 Secret Sessions 莫屬了!雖然Village Vanguard的老闆同意讓這位瘋狂的樂迷 Mike Harris 錄音,但Bill Evans畢竟一直都是跟唱片公司有約在身的藝人,合法性的問題仍舊存在。於是,Mik選擇以非專業的小型錄音設備偷偷進行,這套 Secret Sessions 在幾十年後問世,也讓所有的 Bill Evans 迷雀躍不已,只是,非專業的錄音也為不少樂迷所詬病,魚與熊掌實在難以兼得。
John Coltrane 的 “Live Trane: The European Tours” 也可說是套 Bootleg 合輯,這套7CDs的錄音是由 John Coltrane 的三次歐洲巡迴挑選出,分別是61’、62’、63’年,流傳於樂迷間的寶藏以及在歐洲商業化的非法 bootleg,但它的錄音品質還是偏低、層次不齊,即便如此,它仍補抓了 John Coltrane 最精華與令人撼動的現場演出,歷史意義大於一切。
近年來最有名的一個例子則是在我們台灣發生,很多國內爵士迷大概難以想像這是什麼情況?話說當代前衛爵士巨擘 John Zorn,在1996年帶著他的愛團 Masada 四重奏來台做了四場小型的表演,筆者的一位美籍友人用 DAT 錄下每一場演出,雖說 DAT 的取樣 48000Hz 高於CD的 44100Hz,但非專業錄音有許多的外在因素,例如錄音位置、空間的迴響等,都會導致樂器的平衡不均,錄音品質只能算尚可,這幾場錄音隨後也在爵士 Bootleg 圈中流傳,有人便把它專交給 John Zorn本人,John Zorn 聽過之後當下決定重發,但由於缺乏正確的來源資料,專輯的日期被誤認為1995年,因此專輯名稱就叫 “Masada Live In Taipei 1995”,發行為雙CD版本,據某些 Masada 迷表示這幾場是他們所發行的現場錄音中最精彩的一套專輯,而在樂界中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的故事。
如果如果對音質不是麼在乎,Bootleg 是個非常迷人的世界,還有一些樂迷只收藏高品質的廣播或音控錄音,這部分有機會再為讀者介紹。
综合转—什么是Bootleg?Bootleg发展简史
买一张随处可见的唱片已经没有什么刺激和新鲜了,但寻找一张私制唱片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私制唱片至少从某一点上反映出了流行音乐的收藏文化。
Bootleg这个词的原意是“私酿酒”,早在美国厉行禁酒令的年代,私酿的威士忌经常藏在靴筒里避人耳目,故得名。现在,Bootleg这个字的意义已经引申为“未经授权、私自发行的出版品”,特别是指唱片、录音带之类的有声出版品。 (转注:另一种说法 “私制唱片”(Bootlegs)至少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Bootlegs”一词原指走私者把走私的物品藏在长筒靴中逃避检查,现在是指专门收集一些从未公开发表的素材,如:现场演出的录音录像、录音棚录音片断、录音小样和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节目等制成磁带、唱片、录像带、甚至是VCD和CD-ROM等载体进行交易、传播等称之为Bootlegs。)
Bootleg 和盗版(counterfeit, pirate)是不一样的。盗版或者说“翻版”是指复制正版唱片,以相同的包装和内容伪装成正版,鱼目混珠;Bootleg则专指“未曾发行的录音”,包括demo、试听带、outtake录音间里同一首歌的相异版本、或是录了却没有发行的遗珠和演唱会的实况录音。演唱会录音又可以分成直接从音控台录制的 soundboard tape,和观众席偷录的audience tape。一般来说,前者的音质应当比后者好,但近年许多歌迷改用DAT随身听私下录制演出实况,音质秀异的audience tape愈来愈多,许多录音都不输soundboard tape。
为何有人对Bootleg着迷?
Bootleg往往是珍贵的史料,它们能让歌迷重建专辑的创作现场,或者知名歌曲在面世之前的”半成品”模样。它们的珍贵程度,就像作家手稿之于印刷好的书,不仅能提供聆赏的乐趣,也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艺人在创作力旺盛的时期,往往留下许多录好却未发表的遗珠,这些作品也只有透过Bootleg才能重见天日。
Bootleg是非法的吗?
根据日内瓦公约对着作权的认定,买卖Bootleg在大多数国家是非法的行为。在美国,制造、贩卖Bootleg可能招致牢狱之灾,大部份Bootleg CD都是从欧洲进囗的。美国的唱片行会把Bootleg藏在秘密隔间里,仅供熟客挑选。此外,地区性的唱片大展,如Record Fair,有许多个体户会在现场兜售便宜又精彩的货色,是大家买卖、交换Bootleg的好时机。
日本是全世界规模第二大的音乐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Bootleg消费国。该国法律虽然认定Bootleg是非法产品,却从未认真取缔过。东京新宿的巷弄里,Bootleg专卖店栉比鳞次,全都开架公开陈列,货色齐全、资讯丰富,是全球乐迷挖宝的圣地,许多赴日演出的欧美艺人都会慕名光顾。日本人对资讯的娴熟掌握,以及竭力穷究的精神,使它成为当今世界Bootleg研究的重镇。
Bootleg是否严重威胁了合法专辑的生存空间?
一般而言,Bootleg的发行量大约是三千到五千张,能卖到一万张以上,就算是非常畅销了。会去购买Bootleg的听众,几乎都是“死忠级”的核心乐迷,有强烈的搜集癖,可以连续聆听十几场大同小异的演唱会实况、研究同一首歌的七八种演绎方式,也毫不厌倦。这种歌迷几乎都会购买该艺人的正式专辑,若没有一定的“死忠”程度,是不会搜集Bootleg的。若说Bootleg“严重威胁”合法专辑的生存空间、害合法专辑卖不好,确实有商榷的余地。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说,Bootleg违反当事人意愿、私自出版贩卖,的确是对艺人的剥削。“死忠歌迷”的说词,并不能完全作为合理化Bootleg的藉口。 然而有些Bootleg的制作和发售都得到该音乐家的默许,比如Enigma等
谁的bootleg被发行最多?谁的bootleg最受欢迎?
据统计,bootleg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艺人,分别是Bob Dylan、Beatles、Rolling Stones、Led Zeppelin和Bruce Springsteen,他们有bootleg界的「五大天王(Big Five)」之称。其中以Bob Dylan的bootleg最多,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作」上市。当然,这并不是说比较新的艺人就不受青睐。Prince、U2、Sonic Youth、Nirvana、Pearl Jam、Oasis、Tori Amos,都是bootleg市场上的热门艺人。大致上,只要艺人的演出实力够坚强、演出的场次够多,就永远不缺锲而不舍搜集bootleg的歌迷。
要怎样才能查到Bootleg的相关信息呢?
最方便、最丰富的资讯,都在网际网络上。有一个专供Bootleg收集者交换情报的新闻讨论群组(newsgroup):alt.music.Bootlegs,稍微花一些时间逛逛,便能搜集到不少有用的资讯。对于稍具知名度的艺人,许多歌迷都会建立专门的网页,其中往往也有Bootleg的分析和评论等。假如你有心认识他们的Bootleg,甚至打算着手搜集,这些网站绝对要先拜访。试想:当你面对五六百张Rolling Stones的Bootleg 目录,或者上千张的Bob Dylan现场实况录音列表,若没有相当的准备,根本无从下手。要查询这类网站,The Ultimate Band List是个不错的起点。
网络上也有一些提供Bootleg邮购服务的网站,价钱都不便宜(一张CD二十到二十五美金,运费另计),假如你觉得上网络刷信用卡太冒险,最好不要轻易尝试。新闻讨论群组经常有受害人现身说法,叙述自己被骗的经验。除非你有相当的把握,不要随便把辛苦赚来的钱送到素昧平生的Bootleg dealer手上。毕竟这些网站都不是什么登记有案的公司,一旦出了问题,是不会有人救你的。
Bootleg发展简史
大致上,Bootleg主要是以下面这几种格式在流传的:
——LP(传统黑胶唱片)
是的,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听音乐不用CD”的时代。从1969年摇滚史上第一张Bootleg“Great White Wonder”问世以来,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LP都是Bootleg的主流。
1970年代初的Bootleg都是用“手工业”的方式生产的。弄到母带的人偷偷把它拿到压片工厂去压成唱片,一次做个五六百张,然后自己刻个橡皮图章在纯白的封套上盖印,唱片中央那片贴纸也经常是一片空白。后来又出现贴一张影印纸当封面的方式,要等到1970年代中晚期,Bootleg的发行量渐渐增加,真正“专业级”的Bootleg封面设计才蔚为主流。如今那些早期用橡皮图章凑合的“克难”版本,都成了行家眼中的珍品。
现在市面上依旧可以找到不少LP版本的Bootleg,不过多半是上了年纪的二手货,最好先搞清楚唱片的状况再买。
——CD“雷射唱片”
1980年代末期CD全面问世不久,Bootleg工业也同时经历了一番从LP转换到CD的革命。在CD刚刚普及的年代,Beatles的Bootleg “Ultra Rare Trax”有许多歌曲的音质甚至比EMI正式发行的CD还要优秀,在搜集者之间造成极大的震撼,连Rolling Stone杂志都特别专文报导CD对Bootleg市场造成的冲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CD已经成为一般人最”正常”的选择,目前几乎所有在市面上贩售的Bootleg都是CD的形式。
——Casette Tape“传统录音带”
许多演唱会实况是由歌迷自己偷偷录制的,这类的录音未必会被“有规模”的Bootlegger“制作Bootleg的人”拿去大量发行,而是经由私下转拷的方式,在同好间流传。这样的好处是成本低廉、又能搜集到许多没有LP或CD版本的Bootleg。对那些耗费精力搜集某个艺人“所有”演唱会实况的疯子来说,和同好交换卡带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也让歌迷可以摆脱Bootlegger的高价剥削∶拥有CD或母带的人通常愿意用拷贝交换自己没有的录音,假如你是新手,没有东西可以交换,也不要紧。通常的“行规”是五卷空白带换一卷Bootleg拷贝,有经验的人都会指明Maxell的空白带,据说品质最好。
不过,传统式录音带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音质不够好。幸好科技是不断在进步的,于是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
——DAT“数位式录音带”
1990年代初,DAT的问世又在Bootleg搜集圈中掀起革命。Sony推出的迷你DAT录音机不但重量轻,录音效果更比传统随身听好上许多倍,顿时成为歌迷夹带到演唱会现场的新宠。只要搭配正确的麦克风,用这种机器录制的Bootleg甚至可能比音控台的音源还要精良。
DAT不仅成为近年无数Bootleg CD的母带,也成为新的搜集对象,因为它在理论上可以经历无数次转录而不失真。
不过,CD烧录机的问世,又把DAT的光芒抢去不少。
——CD-R“可读写光碟”
CD刻录机的价钱比DAT录音机便宜,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刻出来的CD用任何CD唱盘都能聆听,不必再添购额外的设备。对没兴趣自己偷录演唱会Bootleg,或者压根儿没有这种机会的乐迷来说,“自己刻CD”可能会是比DAT更合适的选择。
CD-R从1997年开始成为Bootleg搜集者的新宠,网际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专门制作、贩卖CD-R的厂牌,价格比“正规”的CD便宜一半。许多自己制作CD-R的同好,在网际网络上集结、互相支援,标榜非营利、纯兴趣,“只换不卖”的组织也愈来愈多。这个新兴的趋势,很可能会在世纪末替Bootleg工业带来根本的影响。(BY马世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