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博物馆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樂隊] 「metal(金属)音樂這個市場在香港過去的發展。」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馆币
9554 枚
积分
554
阅读权限
255
积分
3978
帖子
336
精华
5
UID
465

社区贡献奖 社区元老 挖掘高手 博物馆认证㊣勋章 家驹诞辰50周年纪念勋章 博物馆贡献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18:08: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http://tw.myblog.yahoo.com/Hunte ... 3&l=f&fid=1

     香港金属音乐的真正起飞,应是八十年代中至末。八十年代是公认metal黄金时代,其时录音带和黑胶唱片普及,令以前可能比外国迟十年的香港短期内快速进步,偶像由DEEP PURPLE、LED ZEPPELIN等六七十年代经典,转向METALLICA、GUNS N ROSES等当代大将,其时有纪录而较著名的香港metal乐队,包括BEYOND成员参与的高速啤机和高技术路线的水晶迷,可惜后来大多因种种原因解散或改变。到九十年代外国音乐进一步入侵与BEYOND成名,衍生更多metal乐队和大型音乐节,最出名有阿龙大,和遗珠thrash metal乐队AZYLUM,他们在1994年发行的《Are We Born To Suffer》纵带瑕疵,很多本地老金属迷心目中还是十分神圣。但发达也只是相比以前,metal从未有正式被广大香港市民接纳过,令很多乐团解散或放弃金属,如阿龙大一两张专辑后都改走流行路线。九十年代初外国音乐大转型与迅速商业化,grunge、英伦、hardcore成为本地乐迷间的大潮流,metal社群也就日益萎缩成小众玩意,有些独立乐团默默耕耘多时后终于有所收成,像BLACKWINE在2002年推出《追梦》,是香港第一张前卫金属(progressive metal)专辑,doom metal乐队HYPONIC 2001年和2005年分别推出两部作品,更成为本港首支获海外厂牌签约的metal乐队。本地独立音乐在线数据库Live Life No Rules、居港外藉人士成立的实验性厂牌如Brown Note及Concrete Lo-Fi等各个单位,多年来也为本港metal发展提供助力。致力「导人入道」的,除了TRHK,还有信和名人长毛Dyson。

    到近几年经过多个潮流,很多大唱片公司如Sony和环球窥准metal可成为下一个大潮流的潜质,纷纷收购以前不受注视的独立metal label,再以流行音乐的市场和包装手法大肆宣传,令这音乐低迷多时后再次获得重视,香港听metal人数也每日增加。正面影响是计算机便利音乐制作,加上金属当道与互联网之便,年间本港自资推出唱片乐团数量比十年前甚至几年前大量增加,制作质素也进步得多。但负面影响是媒体垄断使乐迷鉴赏力倒退,听众只挑选大唱片公司推广的乐团和唱片,会受鼓动至学习乐器人数也比以前差得远,加上下载当道,谈论和听metal人数是比以往多了,实质上却是个相当不健康的发展方向,因为听的大多是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以下的年青人,二十五以上几近找不到,而年青人间都是以下载和朋友间传换为主,亦集中于乐团的数量与新潮度而不是音乐本质,这股回潮只成一种青少年潮流。除本已听了metal多年一班 - 大多是廿五以上、与现况相比属「超龄」 - 现在听金属的年青人、新的听众,不见多少是认真视metal为一种文化音乐对待,或潮退后还会持久地听下去。在不超过半年时间内,从「想开始听metal」,到「我明白metal是甚么」,到「听厌metal了」而放弃将甚至变卖所有唱片,以前遇着会感诧异,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不是每一个樂隊都叫BEYOND,不是每一種聲音都叫音樂!
《BEYOND歌迷纪念册I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EYOND博物馆

GMT+8, 2024-6-2 13:48 , Processed in 0.0259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