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19:30

香港大学朱耀伟教授 |《乐与怒:Beyond传》序言

作者简介:朱耀伟,香港大学教授、香港大学香港研究课程总监。著有《香港流行歌词研究》《光辉岁月:香港流行乐队组合研究(1984—1990)》《音乐敢言:香港“中文歌运动”研究》《音乐敢言之二:香港“原创歌运动”研究》等。
——————————————————————————————-
根据楼某在百度上搜到的资料,朱氏应生于1965年9月28日。
beyond 四人中黄家驹年龄最大,生于1962年6月10日。黄家强年龄最小,生于1964年11月13日。朱氏与他们应该是一代人。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19:59

本帖最后由 917beyond 于 2023-12-30 01:24 编辑

细读本书就像走进时光隧道,途中还配上动人的乐韵歌声,伴我回到那段逝去的日子,仿佛可以“再继续发着青春梦”。这段阅读旅程让我重拾几代香港乐迷的流金记忆,字里行间,边读边唱,一切有如回到耳边,就在眼前。我从来不算是一个狂热乐迷,成长过程中没有迷恋偶像,因此虽然喜欢八十年代香港的乐队组合,却不是任何一队的铁粉。Beyond固然是香港流行音乐的传奇,但书中那些细节我有些只曾耳闻,大多未有幸目见,如今有机会从头细看,实在要感谢左安军先生用心发掘不少难得的资料,还“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还原这段香港流行音乐的光辉岁月。
——————————————————————————————————
正如书中所言,关于Beyond队名的阐释有不同版本,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意思是“超越”。他们的确超越了不少界限,篇幅所限,姑且集中按“从地下到主流”这个最具争议的课题回忆他们是怎样超越的。1986年4月在中环艺穗会举办的“剖释聚会”是Beyond音乐生涯的分水岭,自此他们告别地下,开始走向商业市场的崎岖道上。作为一个主要听主流歌曲的乐迷,我衷心感激他们愿意走出这一步。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21:29

本帖最后由 917beyond 于 2023-12-30 01:23 编辑

不太留意地下音乐的我错过了经典的“永远等待”演唱会,虽然到过明爱中心礼堂,但当时出席的大多是中学学校音乐会。1985年7 月“永远等待”演唱会上演时,我应该还在一边跟张国荣低唱“从前如不羁的风,不爱生根”,一边听谭咏麟高呼“这陷阱,这陷阱,偏我遇上”。
如没记错,我到大学二年级才初次听到Beyond(实在太迟,迟得至今我仍感汗颜),时为1985年12月6日,地点是高山剧场。当晚Beyond出席了“小岛&Friends”音乐会,而那时我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小岛,觉得他们1985年的专辑《小岛传说》正式掀起了乐队潮流。说实话,那不是一听钟情,我记不清那天晚上我听了哪些歌,只记得他们的歌迷跑到台前,现场气氛高涨,坐在后排的我在夜幕下(那时高山剧场后半部还是露天的)却只感觉有点吵(或因歌迷的热情叫声)。在地下音乐界已负盛名的Beyond对我来说不论外形还是音乐都太“重型”了——长发、皮衣裤和注重技术的艺术摇滚。因此,我也错过了1986年春天的“剖释聚会”,甚至后来才知道他们同年出版了自资的传奇盒带《再见理想》。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24:57

直至1987年Beyond推出第一张签约EP《永远等待》,我才想起我听过Beyond,让依稀的记忆重新点燃我,碟中拍成MV的《昔日舞曲》更变成心头好。作为电影迷的我也惊觉原来他们曾在《恋爱季节》《肝胆相照》中饰演自己(后来才知道家驹也有在新浪潮电影《半边人》中出现)。
————————————————————————————————--
我开始听Beyond,身边的摇滚朋友却怀疑他们进军主流出卖地下音乐。对不是摇滚迷的我来说,看见Beyond首张非自资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的酋长造型,难免为他们感到委屈。同在1987年上映的电影《监狱风云》,周润发有金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主流音乐来说,幸好他们最终被说服忍一时退一步,否则日后香港流行音乐可能真的没有海阔天空。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28:18

踏入主流乐坛,愈来愈受欢迎的Beyond于1987年7月成立国际歌迷会,更在Canton迪斯科举行“超越亚拉伯派对”小型演唱会,并于翌年以“摇滚88大行动”与其他乐队一同踏上红馆舞台。至此,Beyond从苏屋邨、明爱中心、艺穗会、高山剧场、大专会堂到红馆的青云之路正式完成。更重要的是,正如左安军所言,他们努力不懈地练习,不求侥幸一步一步走完的这段路,并非娱乐圈造星行动的捷径。
——————————————————————————————————————
然而,争议声始终不断,书中提到的剪短头发、“欢乐今宵”假唱、歌颂母爱的《真的爱你》以至拍电视剧、电影和广告,一直被某些乐迷针砭非议。也许是个人偏见,“苹果”是我初中时校服裤子的名牌,因此我颇喜欢他们的牛仔服装广告;Canton是当时城中潮流热点,所以我觉得他们的小型演唱会很酷;虽然不太喜欢《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甚至有点讨厌《开心鬼救开心鬼》,但到现在我仍觉得《天若有情》非常浪漫,Beyond的深情插曲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29:00

倘若Beyond只是从地下走入主流,就算不上真正超越。诚如书中引家驹说,当年的乐队潮流是一种革命,因为他们着重粤语原创,不再只翻唱外国歌曲。Beyond也一直以创作说话,带动整个香港流行音乐革命。1988年,他们到北京开演唱会,同年又以写家国情怀的《大地》登上金曲榜首。1990年,黄家驹探访新几内亚,翌年再到肯尼亚做亲善访问,归来后音乐创作视野更广,《光辉岁月》和《阿玛尼》(Amani)超越了主流歌曲的框框,大大拓宽了一般乐迷的耳界。家驹尝言:“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他们却一直尝试以作品证明这句话是错的。可毕竟螳臂难以挡车,后来他们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希望可以走出香港的俾面派对,拒“为名节做奴隶”。可惜如书中所言,进军日本乐坛的摇滚之路并不顺遂,赴日发展后在香港推出的第一张粤语专辑《继续革命》有传因与业界关系不好而反应不似预期,其后的《乐与怒》也是叫好不叫座,但他们在音乐上仍然继续超越,分别交出《长城》《海阔天空》等殿堂金曲,就算是情歌如《早班火车》《情人》也成一代经典。后来他们也开始对曾经向往的日本乐坛感到失望,更讽刺的是家驹的摇滚之路竟因一次意外过早走到终站。正如书中指出,对其他三位成员来说,经历哀痛后或可飞越苦海,放下Beyond“包袱”再放异彩。这不知是摇滚神话的终结还是开始,但对我来说这已是香港流行音乐史上一道永不平复的疤痕。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30:46

家驹留下了名言:“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只在乎做过什么。”本书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了家驹和Beyond做过什么,不但是致敬,更是这种精神的延续。从创作到研究,莫不如是。我自己主力研究歌词,评论Beyond作品时常感到无能为力。当然,好拍档刘卓辉的文字功力令其歌词有了很高的赏析度,但各成员所写词作(尤以早期)不应与专业词人相提并论(书中提及彼时尚未成为Beyond经纪人的陈健添认为《旧日的足迹》和《再见理想》等歌词“写作技巧比较生硬”)。我想重点是Beyond作品的感染力来自整体,现场演出更加神采飞扬,不但超越了文字,也带领听众超越了自己的想象。

917beyond 发表于 2023-12-30 01:32:07

岁月无声,歌乐有情,左安军的成长环境跟我迥然不同,原来音乐真的有种神秘力量,可以将不同时空的人连在一起。左安军对Beyond的历史了如指掌,并非专家铁粉的我不揣浅陋在此分享经验,旨在帮助他们不但超越香港娱乐圈的囿限,也带动如我的一般乐迷超越自己的品位。书中援引乐评人冯礼慈的说法回应外界对Beyond主流化与商业化的批评:“他们玩非主流的音乐而能红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香港乐坛的面貌,引导了很多歌迷的音乐口味,开拓了很多香港本地青年的听觉领域,这些都是大家看不到的贡献。”对此,我完全同意,我就是当年的一个歌迷。虽然听Beyond的歌时已经长大,但如我曾在《我们都是听Beyond的歌长大》一书序言中所写:“几代香港人都是听Beyond的歌长大的,听Beyond的歌又令我们不再长大:永远年轻,理想不灭。”

朱耀伟

2023年初春识于薄扶林

你们还好吗 发表于 2023-12-30 08:46:30

感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大学朱耀伟教授 |《乐与怒:Beyond传》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