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BEYOND博物馆 返回首页

sweet_g@126.com的个人空间 http://bbs.beyondbwg.cn/?1220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公元1993年对于Beyond来说,意味着什么?

已有 13 次阅读2023-3-16 10:31

转载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373943 (作者:揚仔​​

最近疫情反复无常,为了积极相应政府号召,不给国家添乱,一直在家里蹲着。无聊至极刷虎扑,翻阅了一些关于Beyond的帖子和评论。忽然来了兴致,就随手写一点东西。从自己的视角,来说说Beyond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见解。本人无意拿Beyond与其他艺人做对比,至于有一些朋友可能会说,谁谁谁更牛X之类的话,那就请你出门左转古德拜,他牛你上他那去,关我啥事。好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本人今年35岁,接触Beyond是在1996年,按照自己的年龄,稍微早点,但是按照接触Beyond的时间来算,算是晚的。但是我是无辜的,我啥时候生,我说了不算。至今依然还比较怀念因为一首歌,买了一本磁带或是一张VCD的时候。对于Beyond,我个人还是更被黄家驹所折服,最近几年有时间基本都要去香港待上十天半个月,一来去将军澳坐坐,二来去淘一些Beyond的CD(当然淘回来的CD也都送给了玩乐队的朋友)。如果不是前有香港闹事后有肺炎疫情,今年也应该会去转转,总之是一种情怀。

曾经在西贡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和元朗一家CD店


那么接下来我们聊聊Beyond和关于Beyond的1993年吧。(写这个东西,我懒得去查什么资料,等于是随笔)

首先我们看看,在1993年开年的时候,Beyond是一种什么状态吧。出道了10年,在乐坛已经有了相应的地位,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已经在台湾(86年)、香港高山剧场(87年)、香港伊馆(89年)、香港红馆(91年)开了好多演唱会。专辑出了几十张,双白金销量也有了,被主流香港乐坛承认的《光辉岁月》《真的爱你》《灰色轨迹》《不再犹豫》《Amani》也基本都面世了。什么劲歌金曲、中文金曲,每年也都有作品入选了。

但是,Beyond在哪里?答案是:日本。

1991年11月,Beyond在参加一场演出,和日本的唱片公司(此处懒得去查资料,想知道自行百度)搭上桥,要离开待了5年的新艺宝唱片公司。为此新艺宝的老板陈小宝还特意跟黄家驹彻夜长谈,但是无济于事。Beyond于1992年初正式离开香港,加盟日本唱片公司,香港地区转去华纳,台湾地区转去滚石。

那么问题来了,Beyond为什么要离开?

原因很简单,Beyond从1983年成立之后,为了让香港主流乐坛给他们口饭吃,不得不在1988年《秘密警察》这张碟开始玩流行音乐。我自认为是用摇滚的方式唱流行歌曲。《大地》《喜欢你》《岁月无声》《午夜怨曲》《灰色轨迹》《光辉岁月》《真的爱你》《Amani》等等,前面已经提到过,被主流乐坛接受,但却是Beyond自己都不喜欢的流行歌曲。Beyond这种情绪在1991年从非洲肯尼亚返回香港的时候,达到顶点。导火索就是Beyond要做一张完全硬摇的专辑,新艺宝公司要的是配合1991年9月生命接触演唱会,做一张迎合市场的专辑。虽然矛盾已经升级,但结果是Beyond无可奈何妥协,出版了《犹豫》这张碟,《Amani》《不再犹豫》《谁伴我闯荡》确实在当时获得好评,但是黄家驹和Beyond已经再也无法容忍,甚至黄家驹曾经因为摇滚专辑计划流产,对唱片公司暗地里骂娘。那最后的结果就是,Beyond坚决离开香港。临走临走,还在1992年1月给新艺宝留下最后一首作品《报答一生》,也算仁至义尽。

PS:曾经有言论说Beyond是在香港混不下去才去的日本,对此我只能说,你牛X,你说的对,我不跟你犟,我TM嫌累。

那么先看看在日本的第一年Beyond在干什么。答案是埋头写歌,和他们在日本音乐圈的朋友暴风乐队几位成员排练,回到富士山下木屋里面看录像带、睡觉,周而复始的这种日子过了将近7个月。在1992年的8月Beyond推出了在日本的第一张专辑《继续革命》。 这张《继续革命》可以说是颠覆了之前Beyond一贯的鬼马、亲民、乖乖男这一类偶像的人设。冷酷、高调,换句现在的话就是,你咋不上天的感觉。《长城》《不可一世》这两首作品算是这张碟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基本上也是这两首作品出现1992年香港各种金曲季选节目中。无论是编曲、配器,Beyond的改变都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在唱腔上,黄家驹的声音开始显得有立体感和质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录音的质量,还有日本音乐圈对于技术钻研的氛围,都是Beyond脱离香港那种市井小圈圈后的自我提升。

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Beyond粉,或者说是驹粉来说。《继续革命》这张碟整体来看,意义不是很大。用黄贯中的话来说,这张碟依旧是停留在唱歌的阶段。也就是说,听这张碟还不算是在听音乐,还是在听歌。乐队的感觉还是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所以,我个人更喜欢把这涨碟,或者说是1992这一年,当作是Beyond东渡日本的试水。之后EP专辑《无尽空虚》和国语专辑《信念》也基本如出一辙。


1992年10月Beyond在华纳唱片十五周年庆典上的表演《不可一世》


不过这个时期的亮点,是Beyond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开始有质的飞跃,1992年10月在华纳15周年上得表演堪称经典!且不说《不可一世》,但说Beyond同太极、杜德伟、钟镇涛一起登台,由家驹演唱的《The Temple Of The King》就可圈可点。换言之,这个时候的Beyond较之新艺宝时期(1987-1991),看起来更像是个玩摇滚的了。只是,仅仅如此就够了吗?这是Beyond,这是黄家驹想要的么?

很显然,不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还不够纯粹。那Beyond要的是什么?

要知道,Beyond是以细腻的技术起家的,黄贯中早期加入之前是以力量著称,但是加入Beyond之后逐步改变。86年《再见理想》和87年《亚拉伯跳舞女郎》,不少作品都是能够体现Beyond技术的一面。即便是88-91年新艺宝时期的“流行歌曲”,Beyond也尽可能的在间奏尾奏的Solo上多做些文章,比如《俾面派对》《灰色轨迹》。但是,刚才咱们说过了这是不够的。所以Beyond立志在日本,获得这些。

不过事实上他们得到了吗?也许算是得到了。从富士山下的木屋搬迁到新宿区的排练室,唱片公司到是给了Beyond一些空间,尽管家驹和贯中也会跟日本高层互喷,但好歹日本高层也会相应妥协一些。也正是有了唱片公司的妥协,才会有对Beyond来说意义很重的1993年,当然我所说的意义很大,跟6月24日半夜那件事情无关。

前面说了那么多,现在就说说1993年吧。在香港虽然神龙见首不见尾,出了发片和演出平时基本见不到Beyond。在台湾虽然之前有过《信念》专辑的发行,但是反响貌似不是特别好,也基本看不到Beyond。不过93年初在内地,Beyond倒是露了个脸。1月在北京参加港台群星大汇演,现场演唱《大地》。之前有传说还有一首《海阔天空》,我就乐了,穿越了吗?93年1月《海阔天空》还在黄家驹脑子里好伐?至于说这场演出,也就是露了个脸而已。然后嘛,从此之后的几个月,Beyond又一次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

1993年5月《乐与怒》专辑


那Beyond又去哪里了?其实他们一直都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就是日本的排练室。只要是一消失,他们肯定是在日本排练或是写歌。这种节奏一直持续到1993年的5月。然后《乐与怒》面世,进入香港让人眼前一亮。在1993年5月10日,Beyond在旺角接受了专栏记者的采访,在这里我简单节选一段家驹关于音乐理念的回答。

记者:曾经有评论指BEYOND的歌曲愈来愈商业化,是否向现实低头。

家驹:有人说BEYOND只会玩古灵精怪的音乐,玩正经悦耳的音乐就不行。所以我尝试写别人心目中的靓歌,证明别人做到的,自己一样做得到。这是挑战自己,不是向现实低头。不过,我承认BEYOND试过商业化,这是吸纳乐迷的一种方法。如果我坚持要玩自己认为好的音乐,而乐迷不懂得,不接受,就会抗拒,觉得烦厌,在想再听BEYOND的音乐。我认为BEYOND并没有故意、商业化,除非现在我们只玩《大地》,《真的爱你》,《喜欢你》这些歌曲,才是百分百pop_band(流行乐队)。不过BEYOND没有停留于《大地》,《喜欢你》那个阶段。

记者:现阶段在创作上有没有受限制?

家驹:以前我们喜欢将简单的意念复杂化。现在知道香港人喜欢听简简单单,不用花心思的音乐。身为音乐人,整天想突破,但是又要控制自己不要走出这个框,有时候为了一首歌要流行,压制自己不要注入自己喜欢而乐迷可能不接受的元素,觉得好闷,问自己,究竟玩什么音乐?为何要苦练技巧?在《大地》,《喜欢你》那段时间,我们玩简单的歌曲,Feed_back(反馈)最强,很用心玩些技巧难度的歌曲,反应很冷清。身为音乐人,想玩境界高一些的音乐反而没有人理,没人欣赏,觉得在香港玩音乐没意思。现在情况好一些,乐迷人数已稳定下来,唱片公司亦对我们有信心。只要在一张唱片内有两三首会流行的歌曲其怎么余几首可以任我们自丵由挥。BEYOND已成立十年,我希望写自己喜欢的音乐,哪怕有部分乐迷不接受舍我而去,BEYOND仍会走自己的路。

从这段采访可以听的出来,Beyond也好,家驹也好,现在的腰杆子是硬气了。如前文所述,虽然在日本发展刚刚起步,虽然在香港少有露面,但是这个时候的Beyond创作思路与之前已经有明显的改变,眼界也逐步面向海外。在香港的乐迷团体也逐步稳定,稳定到就算Beyond放弃口水歌,也会始终追随。同样我们也能够听出来,Beyond在与日本唱片公司的互喷中,获得了自己的空间。于是这张《乐与怒》便横空出世了。《我是愤怒》《爸爸妈妈》《海阔天空》《命运是你家》《全是爱》《狂人山庄》《情人》,首首精彩且各种风格都有涉猎。

乐迷团体稳定了,唱片公司空间也有了。这才是Beyond想要的,也就是所谓的土壤,音乐理念生根的土壤。在93年5月2日香港电台直播的“我哋呀”演唱会上,Beyond演奏了长达14分钟的纯音乐《Instrumental》。我自觉得,这才是Beyond或者家驹最理想的音乐,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虽然在编排上略显仓促,但是在那个时代,在香港可以说足够了。

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Beyond四子的演奏技术更加精益求精(PS:93年后三子水平还可以,但是在97年后黄家强技术直线下滑,单飞后的黄贯中技术也开始下滑)。另外就是家驹的唱腔,相比在香港时期的浑厚,这个时期的家驹声线更加有立体感、位置感。不再让人感觉是简单的摇滚嗓或者是烟嗓,能够准确的驾驭各种风格的演绎。我想这肯定与暴风乐队一起玩是有关系的,毕竟日本人在唱歌这一块的拿捏,还是很拉风的,当然不认同的可以不服。我无所谓。比如炸裂的《我是愤怒》、说唱的《爸爸妈妈》、气声的《情人》这三首作品,就是三种唱法的演绎,在这一点上,93年这张《乐与怒》是超越以往任何一张碟的。

另外黄家驹在舞台上的表现力,相比于在香港时期,甚至相比于1992年,都有更明显的改变。比如在劲歌金曲上现场表演《爸爸妈妈》,家驹的台风就显得游刃有余。而且作品在舞台上,让人觉得更像是一支乐队在表演,而不是在那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四大天王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陈百强歌迷自动屏蔽)。

虽然1993年和其他年份一样有12个月,但是对于四人Beyond来说,对于黄家驹来说,1993年只有6个月。如果抛开他们在日本埋头写歌录歌的5个月,那么1993年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卧槽,1个月。太他妈残忍了。

那这1个月,Beyond和黄家驹都干了些什么事呢?

5月2日在香港旺角举办“我哋呀”演唱会。5月10日在香港接受媒体专访。5月16日在香港参加叶玉卿的《卿抚你的心》节目录制。5月20日接受节目《活出彩虹》专访。5月27日飞去马来西亚召开新闻发布会。5月28日举办马来西亚演唱会。6月4日在香港接受古巨基采访。这还不算在劲歌金曲上表演《海阔天空》《爸爸妈妈》《长城》。可以说这一个月,Beyond确实很忙。还有,《乐与怒》里的作品,还有录制日文版的录音室版本(已知我们晓得黄家驹生前日文版录完7首半)。当然还得包括《遥かなる梦に Far Away》《くちびるを夺いたい》这两首作品的录影带。

然后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1993年6月24日凌晨1点30分发生的那件不堪回首的事情。紧接着6天后的下午3点15分,黄家驹离开了这个世界和所有爱他的人。是的,卧槽,一切都结束了。甚至连那个日文专辑《THIS IS LOVE》都没有录完,我勒个去。这就是命运。

1993年7月5日在日本发行的日语专辑《THIS IS LOVE》成为Beyond黄家驹时代的绝唱


这篇东西墨迹到了这里,那么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呢?确实我也有点乱。其实就是想介绍一下Beyond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他们都干了些什么事,至于他们是否牛X,怎么怎么地,与我无关,我只是在陈述而已。

那他们干了什么呢?

第1点:他们开始明目张胆和唱片公司抗争,他们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乐与怒》是代表,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家驹还在,《乐与怒》也是一个过度,他们会更Rock)。事实上,阶段性的他们做到了,他们的风格开始脱离俗套的港式流行歌曲,或者制式情歌的套路。

第2点:他们的音乐理念逐步开始向不插电、纯音乐方向转进。更加要求乐迷在音乐上与他们互动,而不是像傻子一样在下面大呼小叫。

第3点:他们的技术、形象、台风都逐步开始有点国际化的感觉。表现力更加有乐队的感觉,同时黄家驹个人魅力达到历史巅峰。

第4点:他们依旧在反对翻唱,强调原创的大军中,抗着大旗。拒绝翻唱是Beyond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这里我就不提80年代那些翻唱天王了啊,省得又口水,翻唱天王的迷如果又唧唧歪歪,那好吧,你都对,你赢了),而且Beyond在原创的道路上,后劲十足,每一次都有惊喜。他们用事实给了我们足够对未来的期望。

1993年《乐与怒》主题曲,经典名作《海阔天空》,即表达了家驹对于从前种种不得志的感慨,又表达了Beyond对于现在的自由自我高唱我歌。既有对过往壮志未酬的遗憾,更有对未来的豪言壮语。没有人会忘记1993年5月28日在马来西亚演唱会最后,黄家驹承诺未来会在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多人的地方开大型演唱会,并与乐迷相约1994年头见。

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Beyond的未来会很美好,至少五年之内是会保持强劲的。但是事实永远都是残酷的。

1993年11月创作人音乐会上,失去了黄家驹的Beyond现场演奏《狂人山庄》,我们不禁在遐想,如果家驹还在,他站在中间的位置来唱这首《狂人山庄》会怎样?还有那首《我是愤怒》《情人》,他都没有来得及现场。总之黄家驹留给所有人的,是无尽的遐想。很多时候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最让人心痛的。邓丽君、陈百强、张国荣、罗文、黄霑,他们在过世之时,基本上已经有了完整的定义(退休或者半退休),可以盖棺定论。但是黄家驹,很显然才刚刚开始(与黄家驹情况相同的是台湾的张雨生,《口是心非》那张专辑是那么的出色),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是处于上升期的。

更重要的是,黄家驹,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眼界、有格局、有责任、有担当的唱作人。他很清楚他需要做什么,他应该做什么。只是天意让他无法做什么。

尽管如此,黄家驹,这个永远31岁的年轻人,留给我们的,也已经很多很多了。毕竟,做人不要太贪心。

公元1993年,对于Beyond是分水岭,一个新的开始、新的起点。无论黄家驹在还是不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BEYOND博物馆

GMT+8, 2024-4-20 12:50 , Processed in 0.0199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