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Beyond与林子祥
他是香港流行乐的活化石,他是香港乐坛的真正大佬,他是众多歌手的音乐偶像,他是林子祥。
林子祥给人最深的两个印象便是:一、小胡子;二、飙歌。一撇精致的小胡子,海归身份,行事前卫,唱英文歌,年轻时的林子祥是个标准的雅皮士,是当时香港中产阶级的典型人物。但在许冠杰引领粤语歌曲风潮后,林子祥开始唱更为大众所认同的粤语歌。然而,老林与生俱来的高亢歌喉注定了他不会是罗文,也不会是谭咏麟,一首首充满男子气概的歌曲使他成了一个迥然不同于充斥香港乐坛的众多情歌圣手的硬派歌手。林子祥的高音使他无愧于“飙歌之王”的称号。可以佐证的是上月某日,我和一位朋友一起K歌时,我们点了老林的串烧歌《十分十二寸》。事后,我的这位朋友承认在唱这首长达十余分钟的歌时,他一个音都没能唱上去。
1976年,在留起小胡子的同时,林子祥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Lam》。这张带有明显“前许冠杰”痕迹的专辑连同随后两年推出的《LamⅡ》、《Teresa Carpio&Lam》以及90年的新歌精选集《Lessons》构成了林子祥的英文歌时代(93年的《When a man loves a woman》系翻唱专辑)。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听这些英文歌曲。对于老林来说,英文歌是他踏入香港乐坛的一块敲门砖,真正让他成为一代巨星的还是那些脍炙人口的粤语和国语歌曲。
林子祥的第一张粤语专辑《各师各法》(1978年)的不少作品出自“辉黄”(顾嘉辉、黄沾)以及郑国江的手笔。但在当时许冠杰热遍香江的情势下,这张专辑无论是曲风还是歌词都追随许的市井加励志风格,林子祥并未在其中显现出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显然,一个英文歌手改唱粤语歌曲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对林子祥来说,这个过程并不是很久。在79年推出的《抉择》专辑中,林子祥便拥有了诸如《成吉思汗》、《我要走天涯》及《抉择》等经典的林氏作品,尤其是《成吉思汗》的雄壮曲风、激扬歌词和演绎方式更是体现了林子祥的独树一帜。从《抉择》开始,林子祥参与了大部分的自己专辑的制作,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出道三十年,出版专辑四十余张,经典歌曲无数,林子祥的大佬身份是靠这些成绩搏得的。1985年,已经确立江湖地位的老林独自制作了一张香港乐坛上史无前例的串烧专辑《十分十二吋》。这首长达十余分钟的Medley将港台众多歌手的经典曲目通过匪夷所思的编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日后大肆流行的各类串烧歌曲的典范(林子祥另有一首《街头霸王榜》,也是让人听出耳油的佳作)。自林子祥开始,出版或在演唱会上演唱串烧歌曲便成了一个歌手功成名就的标志。
基于天生的好嗓子和外文歌情结,林子祥翻唱了不少外文歌曲,如《敢爱敢做》(《Nothing’s gonna stop us now》,电影《Mannequin on the move》的片尾曲)、《友谊长存》(《Friends for life》or《Amigos Para Siempre》,92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歌曲)等等。但翻唱歌曲仅仅是林子祥音乐中的一少部分(虽然有很多是他的经典曲目),原创才是老林区别于罗文和谭咏麟等歌手的真正标杆。同Beyond四子一样,林子祥是香港为数不多的集编曲、作曲和演唱为一身的实力派歌手(在英国呆久了,A Lam的中文词作水平自然高不到哪里去,用英文书写仍是他的习惯)。黄家驹和林子祥音乐上的交流存在于后者94年推出的专辑《单手拍掌》。该专辑中的《天地》,作曲是黄家驹,作词是刘卓辉,演唱是林子祥。《天地》原曲是家驹留下的一个Demo,它的概念名称为《River》(应该指的是黄河,对应《继续革命》中的《长城》),曲风大气、苍茫,隐隐然是承载洋洋中华长史的大河发出的千年谓叹。但刘卓辉显然在《天地》歌词中倾注了纪念家驹奋斗一生的情怀,而林子祥亦将其演绎出激昂向上的意味。我一直认为林子祥是香港仅有的三位能在真正演绎家驹作品的同时表露自己风格的歌手之一(当然,另两位是家驹本人和黄贯中),《天地》正是这样的一块试金石。
虽然林子祥出演过不少电影,但其中佳作并不多,所以,明年便要过六十大寿的老林的梦想是在李安导演的片子中饰演一个角色。祝愿这棵常青树屹立不倒,能继续出演,继续发片,继续在八卦新闻中出现,继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保留逝去光阴留下的真切印记。
附现在能想到的最欣赏的林子祥的三首歌:《谁能明白我》、《几段情歌》、《将心意尽诉》。
应该说,顾君深得我心.家穷卖了斑竹上网,也是如此.有了你们两位,我以后可以不用写他们的对比了,甚至连介绍也不用写了.你们已得其深邃,得其精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