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利琴行创始人 李子文离世 享年101岁
香港老牌琴行通利琴行创办人李子文(Thomas Lee)2022年2月26日离世,享年101岁。楼某是今天从微信上搜到的消息。相关报道不多。读者可自行使用微信或微博、百度搜索。 通利琴行创办人李子文
李子文和太太孙文英(微博消息称孙女士三年前已过身)
通利琴行当年办电子琴比赛,李子文夫妇(后排)与顾嘉煇(前排右二)、许冠文(前排左二)等评判合照。
许冠文是图中唯一戴眼镜的人。
下面是腾讯企鹅号“香港薈”的文章,也见于同名微信公众号。
在香港,Yamaha(内地译雅马哈)和通利琴行,可以称得上是生命共同体。
通利琴行于50年代成立,开始时主要代理欧洲乐器,到了60年代,把Yamaha从日本带到香港。通利琴行不但令Yamaha这个品牌,在香港家传户晓,那个年代,日本乐器相对价廉物美,因此亦进一步帮助推广音乐平民化。
90年代一个经典广告绝对是香港人集体回忆,奠定了通利创办人李子文在本地琴行一哥的地位。
祖籍浙江镇海的李子文生于1920年,由上海来港后经营纺织及丝绸生意。当年与友人合伙卖自制钢琴、口琴、小提琴等起家,朋友竟因亏空不辞而别,李子文艰难地接过这个烂摊子。完全不懂乐器的他,从零开始学习乐器制作和经营管理,并把通利行改名为“通利琴行”。接手其经营的琴行,并改名为通利琴行。
经营琴行却不懂乐器。曾经有不少人笑李子文搞一门没钱赚的钢琴生意,他说:“我不理呀,音乐可陶冶性情,带给家庭天伦之乐!” 李子文在香港音乐史上,创下多个第一,打造通利王国。1960年代,李子文把钢琴普及化,当年他太太抽中机票,伉俪二人往日本旅游,无意中开拓了代理二战后想打开亚洲市场 的YAMAHA钢琴业务;后更透过关系取得德国及英国组装特许权,在香港组装钢琴,大大降低了钢琴的成本。
直至70年代中,香港经济起飞,但通利的顾客主要是外国人,当时卖3、4千元一座的日本琴,似乎无法打入本地市场,李子文于是想出搞音乐班,正好YAMAHA在日本创出一套提高小朋友对音乐兴趣的课程,他将课程独家代理来港,吸引市民买乐器回家,成功令通利闯出名堂,带挈生意额急升。现时本地音响市场每年营业额逾十亿元,通利占约1/3。
后来通利并创办了通利音乐基金及以琴行名义开演奏厅,还兼营音响工程、广播及录音制作等,每年营业额几亿元。(十多年前,通利发生家庭官司,李子文及妻子孙文英,与几名在公司身居要职的子女关系紧张,震撼业界。)
李子文成功创立通利王国,除代表理售卖名厂钢琴及各种乐器,又搞音乐班、乐器班,更兼营音响工程、广播及录音制作,因为繁盛的乐器市场,造就了80年代的乐队文化盛世,Beyond、达明一派、太极、Raidas、Blue Jeans这些香港乐队的兴起均与通利不无关联。 香港负责演唱会灯光、音响的幕后团队在八九十年代领先整个亚洲。而数十年来,香港大大小小演唱会的音乐工程,大部分都是由通利琴行负责,成为行内一哥。几十年来通利都透过主办比赛、赞助音乐会等方式去鼓励和提拔香港音乐人,令人尊敬!
而通利更是演唱会门票其中一个销售点,相信来过红馆看演唱会的朋友都对通利的名字再熟悉不过。几乎每一场的红馆演唱会,都必定要鸣谢通利的乐器赞助或音响支援。 心口有个勇字的李子文们:有胆识敢在艰难中闯出一条血路
通利琴行之所以能闯出一条血路,创始人李子文的六十年代,在日本还未出名的YAMAHA,二战后想打开亚洲市场,来港找当时最老字号的曾福琴行做代理,但老板曾福见港人反日情绪高涨而拒绝。相反,李子文却视之为商机,他见YAMAHA的琴比德国琴平六、七成,认为可吸引本地人买琴,便签约成为他们在本港的代理。
斯人已逝,当年这代港商的奋斗精神永远令人敬佩!感激李先生当年成立了通利琴行,亦一直坚持到今天。一个城市需要有音乐,没有通利琴行的话,香港可能会少了很多好音乐。 原文地址如下:https://new.qq.com/rain/a/20220306A041TX00
楼某转载时有一定程度的更动和删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