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博物馆长 发表于 2013-10-25 07:47:46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致青春不朽的香港音乐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
http://ww1.sinaimg.cn/mw1024/59b60a95gw1e9x353545rj20aw0cu758.jpg

  感谢樱总带来的这本《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让我重新“更新”小樱近年来“忽视”香港粤语乐坛的看法。其实,香港粤语流行音乐,一直在小樱的心中留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仅在其孩提懵懂时直接启蒙了他的音乐感知,也间接引领他走上乐评“审美引导”之路。至于其“毒舌乐评人”的形成,虽体现着其对音乐爱之深恨之切的坦荡诉求,但认真考据起来,香港流行音乐/电影/电视早年的传播冲击,使我们这些吃着“香港亚文化”奶长大的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已接受了“自由言论”表达形式的潜移默化。
  
  读《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不仅看到小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也在书中观照出自己的成长脉络。与香港音乐“经历过最温柔共震”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那些组成香港流行音乐这三十多年的人和事,以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早超越了音乐的本身,成为我们集体回忆的版图,历久弥新。
  
  以大中华地区作为参照,当下香港音乐工业的衰颓是不争的事实。当香港以往超然的经济身段被不断追赶接近,粤语从当年的“优势语种”逐渐被和谐融合的大背景所边缘化,香港地区的粤语音乐从强势的文化输出到当下的过江龙纷纷过埠输入,香港的粤语乐坛沦为小圈子文化实属无可避免。年初湖南卫视一档颇具指标代表性的节目《我是歌手》,12组参赛的歌手/组合,只有黄贯中一个香港歌手代表,但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及摇滚的音乐类型,也令Paul过早就被观众淘汰。之后的过程,你我都知道,就是台湾、内地的歌手埋身“厮杀”,没有香港歌手的丁点事。若这说明不了什么,你不妨现在随机找一个人让他/她数出十个当下活跃的歌手名字,除了香港及珠三角粤语地区的受访者,估计回答的结果大多是台湾及内地的歌手。这在我们成长的年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扳十个手指头来数,当时随便一个大中华地区的受访者,十个名额起码香港歌手占了七八个,更多的甚至全部数出来都是香港歌手。这就是影响力衰退的明显表现。
  
  随着台湾1987年解严,宝岛流行音乐正式步入爆发式发展,与此同时,内地流行音乐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在“西北风”及“岭南派”两大南北流派的推波助澜下自我觉醒,香港乐坛执华语乐坛牛耳的辉煌历史也随着“四大天王”的一一谢幕而一去不复返。从时光坐标来看,80年代、90年代可算是粤语流行歌大行其道的时候,我有幸见证,不自觉汇入这股粤语歌的洪流中,致青春,我无悔。
  
  一定程度上,我们这些在地域上靠近香港生活居住的70后中后段、80后中前段的世界观、价值观或多或少都受香港这个自由港所影响。而至于香港流行音乐,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缺席过。在我小时候,家里的老式磁带机除了经常放粤剧外,最常听到的就是许冠杰、徐小凤、罗文、关正杰及尹光。阿Sam许冠杰亲身缔造了粤语流行音乐,并将其发扬光大,其亦庄亦谐的歌曲,当初听《打雀英雄传》、《尖沙咀Susie》、《天才与白痴》这一类市井化的歌时觉得非常滑稽过瘾,而另一类以五声调式创作的作品如《世事如棋》、《知音梦里寻》、《梨涡浅笑》,又有着浓郁的古典韵味,虽然当时听得似是而非,但直觉就是觉得歌词写得很美,多年后才知道,和Sam合作填这些作品的人叫黎彼得,退出填词界后TVB电视中常看到镜头不多的甘草演员猥琐眼镜大叔一枚就是他。小凤姐经典的“豆沙喉”中低音在我的成长经历中也不可或缺,她的几首首本名曲《人生满希望》、《风雨同路》、《顺流逆流》、《漫漫前路》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释放着满满的正能量”,琅琅上口又激励人心。“罗记”罗文与“正气杰”关正杰在香港新派武侠电视剧兴起时,演绎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视主题曲,每一部TVB或ATV的武侠剧背后都有着一首热血沸腾的主题曲。小时候,父亲说尹光的歌不正经,但在家的时候放得还真不少算,《雪姑七友》、《荷里活大酒店》、《数波波》、《亚珍嫁左人》、《出嚟沟女》这些歌孩提时听得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之后大点再找来认真听,还真佩服“庙街歌王”的鬼马咸湿之余前卫大胆。
  
  《急流勇退》这首歌据说当时是许冠杰为张国荣退出乐坛而作的,殊不知“哥哥”已经写了《风再起时》,于是这首歌也顺理成章变成阿Sam自己的退隐歌。平心而论,《急流勇退》更适合许冠杰唱,而《风再起时》也只有一个人最适合唱——张国荣。张国荣、谭咏麟、梅艳芳、陈百强在当时80年代香港乐坛正式发光发热的时候,也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还记得小学毕业册上,大家都会自觉填上自己的偶像,不知道为什么,张国荣的数量就是比谭咏麟多。也随着家庭式卡拉OK慢慢进入中国,周围的同学都会哼谭张梅陈的歌,抄歌词的风气也是从那时候形成的,很多人抄歌词的虔诚态度胜过做作业百倍。“哥哥”的《追》、“校长”的《讲不出再见》、梅姐的《似水流年》、丹尼仔的《涟漪》现在一直是我每次唱K时必须保留的曲目。还记得1991年的时候,丹尼仔来我所在的城市举办演唱会,当时最初公布是11月开,后来临时爆出丹尼仔身体抱恙,演唱会推迟一个月,殊不知演唱会后半年不到,丹尼仔就昏迷入院,翌年便去世。小樱在书中提及的跟张国荣、陈百强并称“中环三太子”的钟保罗,当年风度翩翩的金牌主持人,其跳楼身亡事件,以及刘嘉玲被神秘绑架的事件,都是小学时候颇轰动的新闻。当年也是香港乐坛大量改编日本歌的年代。当红歌手一年2、3张唱片是常态,本地创作供不应求,于是中岛美雪、玉置浩二、近藤真彦、德永英明、桑田佳祐的作品被批量改编进入香港市场。
  
  在小学最后一年还与同桌讨论新冒出的“四大天王”黎明和郭富城谁是谁的时候,香港的“四大天王”正以积蓄了香港乐坛最后一波强劲力量摧枯拉朽地攻陷了整个华语地区。进入初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我在买《龙珠》、《灌篮高手》、《乱马1/2》这些漫画书的时候,不能免俗地跟风买起“四大天王”的贴纸,跟同学争辩四人中谁最厉害。男生较正常的,一律留起郭富城的中间分界头,为此,班主任还特意将我们这些人数众多的“异类”学生集中起来开思想改造会,要求剪发兼革掉“不正之风”。女生阵营,为黎明帅还是刘德华帅唇枪舌战,所以当年刘德华与黎明的粉丝闹不和,其实是从群众基层就反映出来了。“四大天王”与谭张梅陈一样,妇孺皆知,父亲说木讷的“原振侠”黎明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女性喜欢他,堂弟说郭富城“中间分界,心理变态”,女同学说刘德华五官最帅,我妈说张学友样子憨实,唱歌最好听。反正,四大天王总有捧场客,也总有唱反调的声音。
  
  与男歌手“四大天王”的强劲势头相比,当年女歌手的“五朵金花” 陈慧娴、叶倩文、林忆莲、邝美云、刘美君在知名度上稍为逊色。不过,抛开影响力不提,五个人的音乐成就都算可圈可点,尤其林忆莲。正如小樱书中讲到,真正喜欢林忆莲的,都推崇她的粤语大碟。林忆莲华纳时代出版的《都市触觉》三部曲、《梦了、疯了、倦了》、《野花》都是水准颇高的专辑,尤其后面两张。Dick Lee对于林忆莲的度身打造极其成功,一点都不亚于林忆莲国语时代的李宗盛。相较而言,李宗盛对于一众女歌手的打造,面孔有时候过于模糊,辨识度不强。当然,去年Sandy推出的国语碟《盖亚》就有点颠覆以往其国语碟不如粤语碟水准的“偏见”,这是题外话。
  
  承接“五朵金花”的香港女歌手,是三个diva级别的歌手:王菲、关淑怡、彭羚。王菲无需多言,关淑怡自成一格的个性唱腔,既有迷离梦幻的空灵,也有行云流水的高亢,Shirley玩另类前卫的音乐比王菲还早,只不过……后面的发展情况大家都知道。惨情歌代言人的彭羚有着极宽的音域及极美的音色,林海峰娶到她,的确赚了。当然,那个青涩的年代,我还迷过“玉女奖门人”周慧敏,对“宝丽金三小花”黎瑞恩、刘小慧、汤宝如也印象深刻。高中时代,随着CD机随身听的普及,大批“老翻”(盗版碟)进入学生一代的视野。在没有培养起掏国外“打口碟”的音乐审美时,香港音乐是我们这些当年的“屌丝”最佳的选择,那时候也逐渐认识一些香港的唱片公司,如宝丽金、华星、华纳、飞图、新力、BMG……
  
  如果要问男生当年抄歌词最多的是哪个香港歌手,多数答案却来自一支乐队——Beyond。Beyond的出现不仅刷新了香港主流乐坛对乐队文化的接纳程度,而且重新定义了华语音乐圈的摇滚生态。我相信虽然小樱早年说他组乐队的要求是“不喜欢Beyond”,并且在一段时间反感Beyond的“伪摇滚”,但不可否认,当年摇滚种子在这个少年身上的播种,绝对少不了Beyond的帮衬。伴随着Beyond崛起的香港第二波乐队潮,与此时北京摇滚圈的风起云涌互相辉映。
  
  严格意义来讲,香港第一次华人乐队热潮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那时候知名的乐队有Loosers(温拿前身)、Lotus(主音为许冠杰)、罗文四步合唱团(主音为罗文)、玉石乐队(林子祥客串主音)、新特乐乐队(主音为叶振棠、陈洁灵),Teddy Robin and Playboys(主音为泰迪罗宾,关氏三兄弟泰迪罗宾、关维麟、关伟以及郑东汉的乐队,小樱书中有详细介绍)、雷鸟乐队(林振强为主音兼吉他手)、Mystics(冯添枝的乐队)、The Astro-notes(陈欣健的乐队)、The Bumble Bees(森森与斑斑的乐队)、Visa Band(主音夏韶声),这些乐队有个共同的特点,多以唱英文歌为主,因此并非后来意义上的华语乐队。当然,这些乐队现在或许不为人所知,但里面的一些成员日后都在香港乐坛或香港娱乐界发光发热。
  
  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我这个年纪的人都亲身经历过的80年代香港第二波的“乐队潮”,这次终于大批量迎来了名副其实的华语乐队,并且在主流商业市场创造出非常巨大的回响。其实,从这个阶段开始,香港的乐队发展一直存在两条线,一条是主线,一条是伏线。所谓主线,即主流乐队的发展。香港第二波“乐队潮”涌现的乐队基本都属于主线范畴,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主流乐队,大致可划分为以Beyond、太极、Blue Jeans、City Beat等为代表的玩pop rock风格的乐队,以及以达明一派、Raidas、风之Group、浮世绘等明显受英伦新浪潮影响的乐队,还有就是小岛、凡风、Fundamental、Cocos等清新派的城市民歌乐队。此外,还有CHYNA、赤道、风云、边界、威震、民间传奇、友谊接触等。
  主线之外,伏线也不得不提,成军于上世纪70年代的黑鸟乐队,80年代开始发力,出版了多张唱片,其浓厚的政治话语色彩,开启了后面香港独立乐队关注政治社会事件的先河。与黑鸟同时代的独立乐队较知名的还有皇妃乐队,这队以宣扬性解放为名号的cult乐队,其乐队代表作《让性爱解放》、《同性恋—Gay》、《娼妓》至今绝对还是禁播歌。其次是蝉乐队,这支乐队不得不提就是其中的成员冯礼慈日后成为了香港顶尖的乐评人。80年代后至90年代,香港独立乐队的领军人物便是AMK、Anodize(亚龙大)与“....HUH!?”,尤其玩indie pop/shoegaze的AMK,直接启发与促成了香港目前最知名的独立乐队My Little Airport(MLA)的诞生。
  
  大学时候经常听的陈奕迅、杨千嬅、郑中基、陈晓东、谢霆锋都出道于我的高中年代。还记得1995年看老华星唱片在TVB办的“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陈奕迅演绎张学友的《望月》博得满堂彩,主持人阿旦(郑丹瑞)调侃道,很多人去卡拉OK都喜欢点唱这首歌,却唱得狗叫一般,只有眼前这个“后生仔”翻唱得如此出色。不其然,这个“后生仔”最后不孚众望夺得冠军(同届季军为杨千嬅)。当时就觉得,这个叫陈奕迅的“后生仔”,虽然样貌不出众,日后必然是香港乐坛不可多得的实力唱将。
  
  香港的流行音乐一直被一部分人轻视为“快餐文化”,而情情塔塔的puppy love歌曲的确很大程度上撑起香港流行音乐的大半边天。80年代与黄霑、郑国江同为词坛巨擘的卢国沾于1983年曾发起过一个乐坛“非情歌运动”,可惜无疾而终。香港音乐人的内部变革始终赶不上唱片工业的商业化运作速度。而香港乐坛“词大于曲”的诟病也是无法轻视,在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天才式的“两个伟文”(详见小樱书中介绍)长期雄霸香港乐坛之前,80年代“武侠风”时黄、郑、卢的三峰并峙,之后林振强、向雪怀、林敏聪、周礼茂、潘源良、潘伟源、陈少琪、刘卓辉、周耀辉、因葵等的百家争鸣,为香港乐坛强大的80年代、90年代中前期提早铸就起强劲的“肾”。之后,“两个伟文”几乎支撑起整个香港乐坛,有了这两个机能超强的“肾”,保证了香港乐坛的继续光鲜。不过,粤语歌在台湾、内地国语歌的蓬勃下逐渐小众化,这也是“两个伟文”无可控制的局面。2002年,罗大佑的“音乐工厂”从香港迁至北京,当时已经可以管窥出华语音乐教父对于华语音乐大势走向的理解。当然,“音乐工厂”1988年在香港创办后,《爱人同志》的出版,《皇后大道东》、《原乡》、《首都》“中国三部曲”的陆续推出,是香港这个自由创作的地方给了罗大佑创作上的灵感以及视野上的延伸。香港乐坛,功不可没。
  
  前面拉拉扯扯这么多,既是小樱这本书勾起我对童年、少年、青年的回忆,也是我对陪伴成长的香港乐坛不成逻辑的感受。
  
  作为华语一线的乐评人,小樱曾是我开始学写乐评时的模仿对象之一。其犀利独到的观点、流畅毒辣的文笔、扎实渊博的音乐功底是小樱“蹿红”乐评界的法宝。小樱对于西方音乐的留心与熟稔,能毫无压力跳出华语音乐圈的狭窄视野来进行诠释发挥。
  
  不过,从《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开始,我相信小樱未来除了是一个乐评人身份外,毫无疑问也胜任一个正统作家的身份。这本书并不是一般的乐评集,没有狠辣的音乐批评,没有故作姿态的音乐理论分析,而是一篇篇由不同时代的香港歌手牵引而出的小品文。小樱放下乐评人严肃挑剔的身段,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他的音乐世界如何从被动启蒙到自觉追求,分享那些在他成长过程中不能错过的香港音乐,“按图索骥”那些香港音乐的人和事,与此同时,补缀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从70年代的许冠杰、徐小凤、罗文讲起,到80年代的张国荣、梅艳芳、陈百强、Beyond、太极、达明一派,到90年代的张学友、林忆莲、王菲、彭羚、郑伊健、草蜢、软硬天师,再到21世纪的陈奕迅、杨千嬅、陈晓东、容祖儿、谢霆锋、张敬轩、谢安琪、林一峰、Shine,还特意留篇幅写香港指标性的音乐创作人顾嘉辉、黄霑组合,以及“两个伟文”。当然,A-side之外,B-side还有小樱自己的心头好MLA,以及黄秋生、泰迪罗宾。
  
  年初,赵薇拍了一部《致青春》怀缅过去,这本《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正是深受香港文化影响长大的我辈的纸质版《致青春》。唯一不同的是,将山羊皮的《So Young》,换成了一个个熟悉的香港歌手及他们青春不朽的歌。
  
  “怀缅过去/常陶醉一半乐事,一半令人流泪/梦如人生,快乐永记取/悲苦深刻藏骨髓/韶华去,四季暗中追随/逝去了的都已逝去/啊……/常见明月挂天边/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黄超 发表于 2013-10-25 16:23:17

谢谢分享、

austen2000 发表于 2013-10-25 19:24:58

多谢分享 这是一本书吗

超越YZY 发表于 2013-10-26 10:09:23

唉! 时代 世道

txjsy 发表于 2013-10-26 13:02:00

讲的不错,支持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致青春不朽的香港音乐